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预付款消费迷雾重重 消费者如何见招拆招

2012年05月31日 06:12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jingshi/2012/0531/415442.html

目前,各类贵宾卡、会员卡等预付费产品层出不穷,从健身房、游泳馆到美容美发、提货券等,预付卡消费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为规避责任,不与消费者签订有关合同,使预付卡消费成为投诉的焦点。投诉热点包括商家转行关闭或突然“蒸发”、消费使用范围受限制、服务项目随意提价、质量承诺不兑现、商家不履约难追偿、终止消费难退款等。

张小姐在某美容美发直营店烫发,店员推荐预付2000元可以办理3折卡,现在搞活动还可以再打7折,只要1400元。张小姐听说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沐浴行业协会联合承诺在办理会员卡时,商家要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并使用一份全市性的预付消费卡买卖示范合同,可当她同意办卡时,店员对合同只字未提。当她支付钱款拿到会员卡后,发现会员卡背面写着“若退卡则之前消费均需折算成原价”。进一步咨询,店员才告知每次充值额至少要等于当初办理金额的一半,也就是1000元。这时,张小姐才察觉到预付消费卡的陷阱真不少,自己已被商家的“霸王”条款牵着鼻子走了。

一对情侣在12月31日去吃自助餐,餐后拿出自助餐券准备结账时却被告知,该餐券不能在那天使用。原来,餐券上面写着“节日期间不能使用”的字样,但“节日”一般应理解为法定节假日,如有其他特殊限用时间,商家应明确注明具体日期。但12月31日也属于节日范围。

在陷阱重重的情况下,我们要擦亮眼睛,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在办卡前控制好风险,对所选商家的信誉、商品及企业规模作大致了解,尽量选择实力雄厚、信誉度好的商家。同时要详细了解预付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等细节,不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其次,办卡时不要盲目冲动,不要因为便宜或暂时的实惠大量购买,要理性对待办卡“冲动期”,考虑自己消费目的、消费时间、消费频率等,做到资金与需求的合理控制。如办理健身卡时应综合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切记商家折扣越大或预付金额越大风险也越大。办卡时最好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使用范围、有效期、违约责任等,特别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以及有失公平的格式合同,如“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是无效条款,最终解释权应是法律才有效。办卡后要适度及时消费,并妥善保管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或消协投诉,甚至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