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健食品小心五大陷阱
2015年03月06日 17:46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consume/xfjs/20150306/2988190.shtml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5种保健食品非法宣传“陷阱”。
“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有治疗功效。一些广告声称可“根治”某种疾病、“药到病除”,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消费者。
“健康讲座”是幌子。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专家、教授在现场进行讲座,顺便兜售保健品。
“免费活动”造假象。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免费试用”、“发放礼品”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的假象,给老年人“洗脑”。
“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购买产品治疗。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5种保健食品非法宣传“陷阱”。
“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有治疗功效。一些广告声称可“根治”某种疾病、“药到病除”,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消费者。
“健康讲座”是幌子。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专家、教授在现场进行讲座,顺便兜售保健品。
“免费活动”造假象。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免费试用”、“发放礼品”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的假象,给老年人“洗脑”。
“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购买产品治疗。
相关阅读: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学生用灯必威足球彩票 情况“读书郎”等2批次学生用灯不合格(2024-09-03)
- 特供酒专项治理|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特供酒”消费警示(2024-08-23)
- 谨防宠物“免费领养”陷阱(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