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实名制”不是“打假”灵丹妙药
网店实名制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 10月1日起,广东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将实行实名登记和身份核实。这是国家工商总局近几年推行“网店实名制”以来,以少有的地方性法规推动“网店实名制”落地的举动。据了解,网店实名制是指个人开网店要登记实名,具备条件的要办理工商登记注册;而已经有营业执照的经营主体则要将营业执照电子版公开。
网店实名制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10月1日起,广东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将实行实名登记和身份核实。这是国家工商总局近几年推行“网店实名制”以来,以少有的地方性法规推动“网店实名制”落地的举动。据了解,网店实名制是指个人开网店要登记实名,具备条件的要办理工商登记注册;而已经有营业执照的经营主体则要将营业执照电子版公开。(8月3日《新京报》)
推行“网店实名制”的本意,是想通过实名登记注册网店,实现有效监管商家销售行为,遏制电商售假、“刷单”等乱象。广东省立法推进“网店实名制”,也是全国首个将实名制管理纳入法律的省份,凸显地方政府对“网店实名制”的期待,希望能够借此完成网购“打假”。可这种想法的初衷是不错,但真正落实下来,就会发现过于理想化,单纯依靠“网店实名制”,并不能达到净化网购的目的。
目前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开网店,只需要填写身份证、电话、银行卡等信息就能注册成功,所谓的实名制,也就是将相关信息做实名认证,通过在线视频验证、身份证系统查询等方式完成。可这只是注册开网店的流程,至于网店开起之后,究竟是注册者本人经营,还是交由他人经营,平台并不清楚,也无法查证。
现在部分网店经营者是用亲属朋友的名义开设,这是其经营模式所需,毕竟按照规则,一个人的身份证信息只能开一家网店,有些商家开了多个分店,就需要使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还有部分“刷单者”、售假者是购买他人身份证件注册开办网店,其目的本身就不纯,钻平台的管理漏洞,不仅消费者容易遭受欺骗,监管方也为之头疼。而且,现在“伪实名”注册网店、恶意“刷单”已形成产业链条,乃是公开的秘密,造假成本也非常低。
由此可见,网店售假、“刷单”的内涵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单靠“网店实名制”只能管住注册环节,之后的环节仍然处于监管空白区。那么,是否就真的没办法遏制网店售假、“刷单”呢?
其实也不然,目前电商平台对网店的销售行为都是全程监控,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实时采集分析网店相关信息,对可疑行为加以管控。而且,电商平台都配置了专业“打假”队伍,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投诉举报,对网店的违规行为加以处罚。更何况,现在电商平台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也形成了倒逼机制,刺激平台投入更多管理资源,用于网店“打假”。
当然,法律在网店“打假”方面,还是大有施展手脚的空间。比如提高处罚力度,对售假、“刷单”者予以重罚,严重者可以纳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网络销售行业。还可以将售假、“刷单”行为与个人信用机制挂钩,提高其不诚信成本。
网店实名制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 10月1日起,广东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将实行实名登记和身份核实。这是国家工商总局近几年推行“网店实名制”以来,以少有的地方性法规推动“网店实名制”落地的举动。据了解,网店实名制是指个人开网店要登记实名,具备条件的要办理工商登记注册;而已经有营业执照的经营主体则要将营业执照电子版公开。
网店实名制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10月1日起,广东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将实行实名登记和身份核实。这是国家工商总局近几年推行“网店实名制”以来,以少有的地方性法规推动“网店实名制”落地的举动。据了解,网店实名制是指个人开网店要登记实名,具备条件的要办理工商登记注册;而已经有营业执照的经营主体则要将营业执照电子版公开。(8月3日《新京报》)
推行“网店实名制”的本意,是想通过实名登记注册网店,实现有效监管商家销售行为,遏制电商售假、“刷单”等乱象。广东省立法推进“网店实名制”,也是全国首个将实名制管理纳入法律的省份,凸显地方政府对“网店实名制”的期待,希望能够借此完成网购“打假”。可这种想法的初衷是不错,但真正落实下来,就会发现过于理想化,单纯依靠“网店实名制”,并不能达到净化网购的目的。
目前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开网店,只需要填写身份证、电话、银行卡等信息就能注册成功,所谓的实名制,也就是将相关信息做实名认证,通过在线视频验证、身份证系统查询等方式完成。可这只是注册开网店的流程,至于网店开起之后,究竟是注册者本人经营,还是交由他人经营,平台并不清楚,也无法查证。
现在部分网店经营者是用亲属朋友的名义开设,这是其经营模式所需,毕竟按照规则,一个人的身份证信息只能开一家网店,有些商家开了多个分店,就需要使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还有部分“刷单者”、售假者是购买他人身份证件注册开办网店,其目的本身就不纯,钻平台的管理漏洞,不仅消费者容易遭受欺骗,监管方也为之头疼。而且,现在“伪实名”注册网店、恶意“刷单”已形成产业链条,乃是公开的秘密,造假成本也非常低。
由此可见,网店售假、“刷单”的内涵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单靠“网店实名制”只能管住注册环节,之后的环节仍然处于监管空白区。那么,是否就真的没办法遏制网店售假、“刷单”呢?
其实也不然,目前电商平台对网店的销售行为都是全程监控,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实时采集分析网店相关信息,对可疑行为加以管控。而且,电商平台都配置了专业“打假”队伍,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投诉举报,对网店的违规行为加以处罚。更何况,现在电商平台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也形成了倒逼机制,刺激平台投入更多管理资源,用于网店“打假”。
当然,法律在网店“打假”方面,还是大有施展手脚的空间。比如提高处罚力度,对售假、“刷单”者予以重罚,严重者可以纳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网络销售行业。还可以将售假、“刷单”行为与个人信用机制挂钩,提高其不诚信成本。
- “茅台航班”没茅台 谁来兑现承诺(2024-08-08)
- 西双版纳曼洲酒店被判退一赔三(2024-02-23)
- 警惕“虚假投资电影”新型骗局(2024-02-07)
- 成都武侯熹亚医美“花式营销” 消费者质疑欺诈三倍索赔(2023-11-23)
- 美联教育等“跑路”企业上信用黑榜(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