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水泥纸箱”凸显缺失的商业伦理
在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存在一种“重量级包装”:一些商贩为牟取不正当利益,在包装苹果的纸箱夹层内灌入水泥以增加重量,一个纸箱净重能达五六斤。(1月5日《京华时报》)
纸箱里灌水泥,目的当然是增重,仅仅一个纸箱就有五六斤,正如有网友戏谑的那样,这不是卖水果,是卖水泥。如果说,纸箱里灌水泥仅仅是个别现象,只能说小商小贩为商不仁,但目前的情况是,重量级纸箱早已成为“潜规则”,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尴尬和错愕的事情。
“水泥纸箱”的出现,当然是商家商业伦理的缺失。给纸箱里灌水泥,这样离奇、缺德,让人瞠目结舌的做法都能干出来,在纸箱和水果商家那里,“道德的血液”恐怕是天方夜谭。缺乏职业操守和底线道德,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在给行业抹黑,消弭消费者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给自己绝后路,没有了诚信和道德的商业行为,又凭什么能够取信于公众?
其次则是监管不到位。这样的重量级纸箱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潜规则几乎已变成明规则,却鲜见有商家被查处,只能说明监管乏力。试想,如果能对水泥纸箱依法进行处罚,断然不会有如今大批量的“水泥纸箱”问题。可以说,监管的缺位和不作为,是造成“水泥纸箱”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造假泛滥,当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油条中加洗衣粉,火腿中加敌敌畏,臭豆腐中加粪水之类造假成为一种现象时,纸箱中加点水泥又能算多大的事情,说不定还是为滞销的水泥找出路呢。在这样的氛围中,造假“创新”,出现“水泥纸箱”恐怕也不足为奇了。
“水泥纸箱”从侧面提醒我们,不管是商业伦理缺失及监管不到位之种种问题,只要有一个环节能够对“水泥纸箱”说不,就断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水泥纸箱”大行其道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存在一种“重量级包装”:一些商贩为牟取不正当利益,在包装苹果的纸箱夹层内灌入水泥以增加重量,一个纸箱净重能达五六斤。(1月5日《京华时报》)
纸箱里灌水泥,目的当然是增重,仅仅一个纸箱就有五六斤,正如有网友戏谑的那样,这不是卖水果,是卖水泥。如果说,纸箱里灌水泥仅仅是个别现象,只能说小商小贩为商不仁,但目前的情况是,重量级纸箱早已成为“潜规则”,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尴尬和错愕的事情。
“水泥纸箱”的出现,当然是商家商业伦理的缺失。给纸箱里灌水泥,这样离奇、缺德,让人瞠目结舌的做法都能干出来,在纸箱和水果商家那里,“道德的血液”恐怕是天方夜谭。缺乏职业操守和底线道德,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在给行业抹黑,消弭消费者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给自己绝后路,没有了诚信和道德的商业行为,又凭什么能够取信于公众?
其次则是监管不到位。这样的重量级纸箱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潜规则几乎已变成明规则,却鲜见有商家被查处,只能说明监管乏力。试想,如果能对水泥纸箱依法进行处罚,断然不会有如今大批量的“水泥纸箱”问题。可以说,监管的缺位和不作为,是造成“水泥纸箱”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造假泛滥,当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油条中加洗衣粉,火腿中加敌敌畏,臭豆腐中加粪水之类造假成为一种现象时,纸箱中加点水泥又能算多大的事情,说不定还是为滞销的水泥找出路呢。在这样的氛围中,造假“创新”,出现“水泥纸箱”恐怕也不足为奇了。
“水泥纸箱”从侧面提醒我们,不管是商业伦理缺失及监管不到位之种种问题,只要有一个环节能够对“水泥纸箱”说不,就断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水泥纸箱”大行其道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