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中国消费者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也需与时俱进

2011年02月16日 13:26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1/0216/347004.html

空气质量一向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虽说去年江苏省南京市的优良天占了八成,但人们普遍感觉蓝天不够蓝。对此,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解释,这与现行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有关,今年江苏省将有望实施更加严格科学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标准。

据称,南京市近几年一直实行蓝天计划2008年,该市空气优良天数是322天,2009年是315天,2010年是302天。看起来数据还不错,每年优良天都达到300天以上,但数据上的优良天,为什么不能变成公众感受上的优良天?为什么公众感觉到的蓝天没有这么多?原因只能是,或者公众感觉出了问题,或者数据本身出了问题。

如果说一个公众感觉蓝天不够多,那可能是其感觉出了问题。但现在多数的公众普遍的感觉是蓝天不够多,那问题就不出在公众这里了。据称,南京市的大气状况变差,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这种颗粒物对于人们的健康、环境影响较大。欧美国家城市早就对这种颗粒物进行完善的监测。对比之下,江苏省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粗放水平,只监测10微米大颗粒,而对2.5微米的视而不见

这里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果按照国际标准,南京是不会有302天这么多的优良天的。这也难怪公众会产生疑惑。倘若江苏省副省长徐鸣没有给出答案,想必真相还会躲猫猫,有谁想到,看起来权威可信的数据竟然也会欺骗人。

上世纪粗放的标准当然难以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苛刻的要求。欧美国家城市早就采取灰霾天气标准,即综合考虑可见度、PM2.5等指标,由此可见,灰霾监测在技术上早就成熟,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完全可以与时俱进。

技术上可行事实上未行,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几乎每个城市都会在年初对本年度的蓝天作一个承诺,采取的标准不同,得到的蓝天数不同,由此直接影响承诺是否兑现。根据上世纪的标准,也就是目前采用的标准,2010年南京市的优良天302天,而如果采用灰霾天气标准监测,该市去年的灰霾天数达到211天。两相对比,相信面对后一个数据谁也不能安坐太师椅。

环保标准落后于时代恐怕不是个例。南京市的情况提醒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当前的环保标准。相关方面应该对照国际标准,对照国情民情,看一看哪些标准已经过时,哪些标准已经不能反映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只有这样,相关方面作出的环保承诺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同文字游戏一般,好看不中用。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