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中国消费者报:推行“异地高考”需要明确路线图

2011年04月01日 14:31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1/0401/352581.html

外来人员子女能否在流入地上高中、考大学,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各地出台外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政策,教育部将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329日《北京晨报》报道)

为表述方便,笔者仍采用此前媒体约定俗成的说法,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称作异地高考,当然,这种异地高考不是指高考移民。推行异地高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无须赘述,这是无数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望眼欲穿之事,也是在人口频繁流动社会大背景下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正因为其难,推行异地高考不能仅靠各地自觉行动。

难在哪里?难在利益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势必分享流入地户籍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遭到很多流入地户籍居民的反对,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有多少地方政府愿意逆户籍居民的意志而动,办排众议在本地推行异地高考呢?显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推行异地高考涉及高考考试方式、录取方式的调整,涉及高考招生名额的再分配,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协调,这些都是地方政府无能为力的,需要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在全国层面通盘考虑,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

所以,推行异地高考不能仅靠各地自觉行动,这里面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推行异地高考需要一个较为明确的路线图,是采取异地借考的方式,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在原籍参加录取,还是采取异地录取的方式;哪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是以居住证+学籍为据还是以纳税证明+学籍为据,高考招生名额又将相应作出怎样的调整,各高校将怎样配合录取名额的调整……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予以明确,以便让各地有目标可循。其二,推行异地高考需要一个较为明确的时间表,到了预定时间,就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没有强制推行,异地高考不可能变成各地的自觉行动,而给出较为明确的时间表,有利于各地未雨绸缪,早计划、早安排。

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言,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涉及全国范围内的高考组织、录取资源调配,应该是国家层面的教改,不宜由各地各行其是。已启动异地高考试点的重庆市有关负责人称,他们至今没有具体方案,这需要教育部在全国层面统筹异地高考问题讨论了这么久,但久拖不决,教育部指望各地出台政策,各地等着教育部出台政策,在相互等待与观望中,异地高考一直停留于口水层面。笔者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通过磋商协调,尽快制定较为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创造条件。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