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中国消费者报:“呼死你”敲诈与“等死你”排忧

2011年04月08日 15:13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1/0408/353151.html

对于业务员来说,打入的电话多,应该是好事。但对于普通市民,打入的电话如果太多,则有可能成为坏事。日前,北京市市民陈先生遭遇了呼死你即一种网络电话自动追呼系统的敲诈与纠缠,电话5秒钟一个,几乎被打爆,来电者称给1000元可停止骚扰(据43日《新京报》报道)。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曾几何时,设置呼死你电话系统,是一些地方整治街头巷尾牛皮癣广告的有效利器。没料想时移事易,如今这门先进技术却摇身一变,倒成了不法分子敲诈敛财的可恶帮凶。

照理说,科技越发达,办事越顺畅。有人能用呼死你电话来制造麻烦、非法渔利,有关部门也应该很容易能循根究底、顺藤摸瓜地将幕后黑手快速截断。可是,真应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这句时髦的调侃,不胜呼死你电话其扰的可怜人,却往往只能面对等死你的排忧解难境地。跟北京市市民陈先生相似,最近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一家建筑钢材公司的6部电话,同样天天遭遇呼死你的恶意骚扰与敲诈(据41日《华商报》报道)。该公司人员去找通信运营商和主管部门,对方要么称无力监管,要么迟迟无法解决;反映给当地公安部门,对方虽称近期已接获多起类似报案,却又颇显为难地说此类案件隐蔽性强,且多为跨省市作案。于是事情的结果便大同小异——既然经营业务还得开展,远水又一时难解近渴,无可奈何之下,一些受害者只得被迫向对方指定账户打入钱款,持续不断的呼叫骚扰随之戛然而止。

骚扰诈财的呼死你电话,真的隐藏极深、很难查到真凶吗?随便问问哪位网民,恐怕也是找得到一万个不信者,却难遇上一个相信者。打开天窗说亮话,通信运营商迟迟无法解决,要么是无利可图的推诿塞责,要么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假装糊涂。而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面对区区骚扰电话,怎么可能会有跨省市作案隐蔽性强的障碍呢?说得再直接一点,假若受到呼死你电话骚扰的是当地某些重要部门的人物,则其闻风而动的快速反应,恐怕就不会像对待普通市民报案那样气定神闲了吧。

相关机构的反应迟缓比不法分子的敲诈更伤民心,这不仅仅缘于人微言轻就得忍受太久的恶意骚扰,更因为,假如犯罪者的敲诈金额不大,则公众遭遇呼死你后为清静买单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这难道不是变相助长了呼死你敲诈的蔓延滋长?事实上,公众已经见识了太多XX不可的整治怪圈。对于扰民的祸害,在其风起于青萍之末时便迅速扼杀,有啥不好?难道非得养虎成患,再来打虎以为可资炫耀的业绩?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