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新京报:非京籍生入学政策,为何隔日就变

2011年05月09日 20:29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1/0509/356371.html

如果把五证当作门槛的话,事实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必要。五证两证,从捍卫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有关部门也应及时给公众一个解释。

据《新京报》报道,56日,北京市教委曾对外发布,非京籍学生在京借读,今后只需提供学生在京居住证明和原籍户口。然而,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57日就相关政策再次进行解读,重新确认为,今年非京籍儿童入学仍需出具暂住证等五证。具体原因尚未透露。

北京非京籍生借读政策从五证两证,舆论普遍肯定其进步意义,并呼吁其他地方借鉴、推广,可没想到,政策比孩儿脸变得还快。

不管是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还是去年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都曾明确要求,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但各地在执行这些政策时,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对外来人员子女求学设立了一定的门槛限制,北京地区是五证,上海地区则是四证。而除了居住证、户籍证明等证件之外,有的地方还加上房产证,这其实把很多外来人员子女拒之门外。

各地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目前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虽在逐渐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大多还是以县乡(大城市则为区县)财政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某地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多,其财政承担的教育经费投入就多。

但外来人员子女在一个地区求学,通常意味着其父母在该地工作并纳税,在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他们就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子女获得当地的义务教育,当地政府也应保障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即使区县之间出现推诿,市政府也应总体统筹保障。

其实,对外来人员子女的求学问题,北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010月,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共有43.3万人,其中7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在往年要求五证的情况下,大多数非京籍生还是取得了入学资格,如果把五证当作门槛的话,事实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必要。

五证两证,未必会令外籍生的数量猛增,相反,会给数十万的外籍生的父母省去很多麻烦。因为五证中除了有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全家户口簿之外,还要有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其父母既然已在北京,而且也要其父母出示暂住证了,还要让千里迢迢赶回户口所在地开这样的证明,有什么意义?

五证事实上既无用,也无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限制,只是增加了外来人员的麻烦。现在,北京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各项限购措施,对人才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所以,即便五证变成了两证,也不必担心会出现大量的教育移民。

五证两证,本来是一件方向正确、便民利民的好政策,可事隔一日就开了倒车。从捍卫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有关部门也应及时给公众一个解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