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山西晚报:问题肉为何又出在大企业

2011年07月01日 18:49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1/0701/363976.html

记者经过数月调查发现,今年1月,陕西澄城县商务局查处一批含有三腺的雨润问题猪肉。在处理过程中,猪肉所在的生秦公司致电渭南市商务局一领导,几小时后,这批猪肉在没有任何扣留的情况下被放行。此后,这批猪肉流向市场。商务局表示不清楚问题肉的处理结果。

双汇和雨润,如今都陷入了问题肉的泥潭中。可以说,他们都是人们熟悉的肉制品品牌,与民众的餐桌紧密相连,可随着这些行业大佬们的问题肉被曝光,真让人不知道该吃什么才足够保险了。本来,人们或以为双汇曝光后,行业其他主体会吸取教训,但现实是,到现在为止,问题肉仍旧在一路狂飙,恰如雨润的问题肉,即便在双汇风波后的现在,依旧没有多大改善。

按照一般说法,问题猪肉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力,但只一个口号式的监管不力无法承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之痛。问题显然不是如此简单。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踏入相同的河流?为什么出问题的总是行业大佬,双汇的教训难道还不够警醒?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而使后人复哀后人已。悲哀的是整个食品安全问题从监管到商业伦理等各个层面上好像都陷入了一种治理疲劳。如此,是非得刮骨疗毒不可的,否则,后果怕是难以想象。

大企业容易出事,恐怕首先在于发展壮大之后的尾大不掉,利用和相关部门的关系,利用地方政府的青睐,以利益让有力的监管变得钝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企业与相关部门在共同利益之上的饮鸩止渴的合谋,伤害的却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比如本来问题肉已经被稽查大队所查扣,但却仅因为当事公司负责人给商务局一领导的电话,问题肉便顺利放行,流向了市场。再比如本来应该在一线勤恳动作的驻厂检疫员,却在宿舍喝啤酒,代理商或职工随便盖章。如此形同虚设的监管,焉能不出问题?

其次,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扩大市场份额而跑马圈地,但在管理监督、硬件配套上却没到位,比如物流配送等,跟不上企业扩张的步伐,盲目扩张、管理不善,如此之下出事亦是必然。比如本来冷鲜肉的配送是又严格要求的,要求04℃条件下运输,但实际情况是,当事公司根本不管物流配送,导致代理商都自己用两轮三轮的各种车辆随意运输,甚至不消毒。如果这样的肉没问题,倒真是一大奇迹了。

再次,企业在壮大,商业伦理却没有同步成长,对利益的狂热压过了一切商业伦理与道德,社会责任更成了片片浮云。甚至,头顶的巨大光环,成了有意无意“放纵”的资本,出了给自身经营带来便利,还剩下什么?

面对重复的食品安全问题,若不能刮骨疗毒,如来个天价赔偿等,恐怕下一个雨润又不远了。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