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工人日报:何以不能召回“五一”黄金周

2012年10月12日 15:37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2/1012/444362.html

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各地游客挤成了“一锅粥”,部分景区游客接待量最多时超过最佳接待量十几倍。对此,有媒体报道,全国假日办建议加快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在不增加原有法定节假日的前提下,对“五一”假期进行调整并适度延长,形成多个假期窗口期。消息一出,便遭全国假日办否认,称未就“五一”假期调整发表意见。

中国的黄金周假期制度始于1999年,“五一”黄金周2008年在争议中取消。面对今年“十一”的“黄金粥”,很多学者、公众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以“泄洪”。尽管全国假日办否认有关说法,但并不妨碍公众对现行假期制度表达不同意见。

在笔者看来,现行假期制度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首先,公众休假权没有得到应有保障。之前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主要用意是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尽管带薪休假是好制度,但在我国全面落实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同时,还需要多个公共假期窗口以保障休假权。

其次,景区、道路、休闲等公共资源与目前的假期制度不相适应。取消“五一”黄金周之后,探亲、旅游等多重压力集中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结果只能是道路堵、景区堵甚至上厕所都堵。在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完全落实之前,如果不能多几个假期窗口期来“泄洪”,不仅公众的休假质量打了折扣,景区等资源也无法承受。

再者,从经济角度看,整个休闲产业对GDP创造的贡献大概在1/3左右。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改革假期制度可以促进休闲产业发展以拉动内需。

因此,改革假期制度很有必要,延长“五一”假期也值得考虑。笔者以为,如果进行新一轮假期制度改革,当以公民权利和现实国情为核心。

公民权利方面,在假期制度的设计上,公众要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而不能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改革;而改革中基于现实国情的考量,要充分考虑公共资源的承受力以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漫长性,还有国人休假中的亲情因素等。在公共假期才能全家出游这一亲情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众的扎堆出游消费。然而,即使带薪休假全面落实,由于家庭成员在不同单位,能否实现全家一起休闲也还是个未知数。就此而言,带薪休假与黄金周无疑都有其推行的必要。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