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空气新国标能否逼出管理新思路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前由环保部正式发布。新国标首次制定了PM2.5标准,并增设了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随着新国标发布,配套的6级“空气质量指数”也一同发布,以替代空气污染指数。
应该说,这是公众呼声与环境空气治理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前,社会对于PM2.5的高度关注已经表明,环境空气治理,以下限标准为预期目标不行,讳疾忌医也不行。民生无小事。对城市灰霾的粗率漠然,投射到社会中就是社会灰霾的扩散蔓延——如果相关管理体系反应迟缓故步自封,那么给社会造成的印象只能是对公众健康状况的漠然,只能是政府部门公信力与公众普遍感受之间的渐趋疏远。制订PM2.5标准,不仅是对糟糕的空气质量的一次宣战,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灰霾的廓清,是对提升公共服务的一次承诺。
从数值设定上看,新国标仍保留150微克/立方米为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并按照PM2.5占PM10的50%的比例设立了PM2.5日均浓度值为75微克/立方米,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的日均浓度限值并没有提出更严的要求,仅仅实现了与发展中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普遍采用的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不能不说,这是城市粗放式发展的无奈之举。
作为强制性技术标准,理论上可以起到督促地方政府部门更加重视空气质量管理的强制作用。但如果目标设定过高,不仅不能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反而可能遭遇尴尬。推行新国标,就意味着新投入。新的直接投入账好算,间接投入的账却不好算。
在许多地方,要坚决落实新国标,就得对此前因规划落后如今业已固定的城市布局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就得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搬迁,就得加大对工业减排的投入,甚至调整地方支柱产业。在环境空气质量的政绩诉求,远远不能与GDP政绩、财税收入诉求相抗衡的施政选择情境中,如何保证新国标在地方施政目标次序中不会排到最后?
按照环保部的说法,新国标实施后,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怎么办?是令新国标成为不能落地的一纸空文,还是对于监测数据只上达而不下传?不能不让人担心,环评在一些地方开发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会在新国标实施过程中重现。
治理空气需要综合治理,让强制性的新国标真正起到强制作用,也需要综合治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环境评估在决策中的弱势地位。
新国标设定,2016年为实施的关门日期。这个关门期也可以视作是当下的城市管理思路调整、创新的延展期。切实关怀人的健康,切实改善人与城市的融洽度,城市管理者们,应把新国标视作一个新起点。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前由环保部正式发布。新国标首次制定了PM2.5标准,并增设了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随着新国标发布,配套的6级“空气质量指数”也一同发布,以替代空气污染指数。
应该说,这是公众呼声与环境空气治理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前,社会对于PM2.5的高度关注已经表明,环境空气治理,以下限标准为预期目标不行,讳疾忌医也不行。民生无小事。对城市灰霾的粗率漠然,投射到社会中就是社会灰霾的扩散蔓延——如果相关管理体系反应迟缓故步自封,那么给社会造成的印象只能是对公众健康状况的漠然,只能是政府部门公信力与公众普遍感受之间的渐趋疏远。制订PM2.5标准,不仅是对糟糕的空气质量的一次宣战,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灰霾的廓清,是对提升公共服务的一次承诺。
从数值设定上看,新国标仍保留150微克/立方米为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并按照PM2.5占PM10的50%的比例设立了PM2.5日均浓度值为75微克/立方米,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的日均浓度限值并没有提出更严的要求,仅仅实现了与发展中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普遍采用的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不能不说,这是城市粗放式发展的无奈之举。
作为强制性技术标准,理论上可以起到督促地方政府部门更加重视空气质量管理的强制作用。但如果目标设定过高,不仅不能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反而可能遭遇尴尬。推行新国标,就意味着新投入。新的直接投入账好算,间接投入的账却不好算。
在许多地方,要坚决落实新国标,就得对此前因规划落后如今业已固定的城市布局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就得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搬迁,就得加大对工业减排的投入,甚至调整地方支柱产业。在环境空气质量的政绩诉求,远远不能与GDP政绩、财税收入诉求相抗衡的施政选择情境中,如何保证新国标在地方施政目标次序中不会排到最后?
按照环保部的说法,新国标实施后,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怎么办?是令新国标成为不能落地的一纸空文,还是对于监测数据只上达而不下传?不能不让人担心,环评在一些地方开发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会在新国标实施过程中重现。
治理空气需要综合治理,让强制性的新国标真正起到强制作用,也需要综合治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环境评估在决策中的弱势地位。
新国标设定,2016年为实施的关门日期。这个关门期也可以视作是当下的城市管理思路调整、创新的延展期。切实关怀人的健康,切实改善人与城市的融洽度,城市管理者们,应把新国标视作一个新起点。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