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儿童服装甲醛超标:市场监管更要重平时

2012年05月29日 16:53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2/0529/415092.html

北京市消协近日对北京、上海、广东等7省市47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63种童装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样品存在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这些超标物质不易洗涤,长期使用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性。(5月28日《重庆晨报》)

并非只是北京在抽查儿童用品质量,“六一”前夕,东两南北各个地方,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都在忙乎的一件事,就是开展儿童用品市场大检查。从儿童食品到儿童服装,从儿童玩具到儿童文化学习用品的……凡是与儿童有关的,都要查一遍,查出问题就曝光。这种景象,也并不是今年的才有。事实上,逢“六一”就“突击”检查儿童商品市场,已是惯例。而且这种“突击”,总是因节制宜,不断克隆出其它版本。

比如“三八”前夕整顿妇女用品市场,老年节前规范“银发市场”,“3·15”的时候更是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地突击大检查,以至每年“3·15”之际,再猖獗的假冒伪劣也闻风而逃,早早地销声匿迹了。久而久之,老百姓也落下个“思维定势”:“3·15”买啥都放心。而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无良商家,为了逃避突击监管,于是“3·15”期间干脆关门歇业。这个“对策”传递了一个信息:只要躲开了“初一”,“十五”自然也就躲开了。

谁也不会否定节前的检查──“六一”来临,商家大打“儿童牌”,儿童用品热销,此时监管部门加强检查力度,有助于防止无良商家鱼目混珠。但人们还期待监管常态化,而不是突击时风起云涌,平日里眼开眼闭。当前社会上假冒伪劣的东西不少,已经给儿童的身心以损害。假如再让次品假货横行,将给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多伤害。相关部门应将儿童用品的质量监管列入日常监管范围。

我们应当明白:为人服务不是为“节”服务;监管不能靠节前突击。问题产品不是恰逢“突击”才冒出来,在“突击”之前,它们就一直在坑害消费者。“突击”当然可以搞,但是本末不能倒置。以人为本还是以节为本?这个问题要弄清,如果以节为本了,不但不会以人为本,而且必然会滑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