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楼市若反弹不排除出台储备政策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6月,房价环比出现上涨苗头,部分城市初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于是,一些房企和中介开始着急而欢喜地喊:“楼市眼瞅要全面回暖了,快来买呀!”
果真如此?其实未必。是否全面回暖,关键要看两点:投资和交易。从楼市当前表现来看,二者整体并不火爆。
先说投资吧。往细分,楼市投资分两块——买地、盖房。
本轮调控以来,房企拿地一直谨慎,至今仍未彻底改观。这一点,从各地土地财政收入情况可以得到印证。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继续减少,直降27.5%。
至于盖房子,多数房企也不积极。眼下房企主攻出货,新盘开工持续低迷。5月份,甚至出现开工面积的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延续高位回落态势。
再来看交易。今年以来,随着房企以价换量,部分刚需逐步释放。可从成交实情看,郊区房较多,二手房较多,且多数前期降价明显。
更重要的是,目前买房者,自住需求是主流。多数地方严格限购,投资需求仍在场外。只要稳住市场预期,稳住刚需释放节奏,楼市需求不会井喷。
所以,尽管6月份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有所增加,但基本属于恢复性上涨,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所谓全面回暖,更像营销噱头。
楼市虽未全面回暖,但反弹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城市交易回暖、价格回涨,很容易影响购买预期,使部分刚需提前释放,使房价涨势危及全局。
进一步说,根据楼市规律,交易回暖、价格回涨数月之后,房企买地、盖房热情恢复,很可能形成新一轮房地产热,催生新的楼市泡沫,酿成新的经济风险,对此尤须高度警惕。
近期,决策层反复强调,当前仍处关键时期,楼市调控不能放松,并加强信息监控,督察执行情况,抓紧研究对策。一旦房价反弹超出预期,随时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问题在于,各地政府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莫让杂音干扰预期,把稳楼市走向,巩固调控成果。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6月,房价环比出现上涨苗头,部分城市初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于是,一些房企和中介开始着急而欢喜地喊:“楼市眼瞅要全面回暖了,快来买呀!”
果真如此?其实未必。是否全面回暖,关键要看两点:投资和交易。从楼市当前表现来看,二者整体并不火爆。
先说投资吧。往细分,楼市投资分两块——买地、盖房。
本轮调控以来,房企拿地一直谨慎,至今仍未彻底改观。这一点,从各地土地财政收入情况可以得到印证。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继续减少,直降27.5%。
至于盖房子,多数房企也不积极。眼下房企主攻出货,新盘开工持续低迷。5月份,甚至出现开工面积的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延续高位回落态势。
再来看交易。今年以来,随着房企以价换量,部分刚需逐步释放。可从成交实情看,郊区房较多,二手房较多,且多数前期降价明显。
更重要的是,目前买房者,自住需求是主流。多数地方严格限购,投资需求仍在场外。只要稳住市场预期,稳住刚需释放节奏,楼市需求不会井喷。
所以,尽管6月份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有所增加,但基本属于恢复性上涨,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所谓全面回暖,更像营销噱头。
楼市虽未全面回暖,但反弹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城市交易回暖、价格回涨,很容易影响购买预期,使部分刚需提前释放,使房价涨势危及全局。
进一步说,根据楼市规律,交易回暖、价格回涨数月之后,房企买地、盖房热情恢复,很可能形成新一轮房地产热,催生新的楼市泡沫,酿成新的经济风险,对此尤须高度警惕。
近期,决策层反复强调,当前仍处关键时期,楼市调控不能放松,并加强信息监控,督察执行情况,抓紧研究对策。一旦房价反弹超出预期,随时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问题在于,各地政府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莫让杂音干扰预期,把稳楼市走向,巩固调控成果。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