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破解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靠标准建设
近日,卫生部在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透露,下一步将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到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将实现国标、地标、行标的大一统。(8月24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端,机制建设滞后,安全标准矛盾、交叉,甚至是漏洞、空白,一度被诟病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主因。一些不法商贩绞尽脑汁地打起了制度“擦边球”,投机钻营,谋取不义之财,假冒伪劣商品一度泛滥成灾,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陷入恶劣状态。在这些事件中,虽然不乏一些过度渲染的,但更多则是确有其事。因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呼声从未停止过。我们何时才能不必提心吊胆,食品安全何时能够“零风险”,也成了百姓最关心的热点和期许。
然而,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表示:“人们不会因为存在飞行事故就不坐飞机,因为这些风险人们能接受。对于食品人们则希望零风险,零容忍,但这个从科学角度不能做到,这个心态需要调整。”此语一出,寄望于依托机制建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百姓,一定会大失所望,食品安全“零风险”真的不可能实现吗?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固然应该理性看待。尽善尽美、万无一失虽然不够客观和现实,但“零风险”仍是我们美好的愿景,“零风险”也应该作为食品企业的致力方向,这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同时,笔者认为,将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相提并论显然缺乏可比性,虽然两者都事关生命安全,但行业属性却截然不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乘飞机出行的机率屈指可数,受众只是少数。然而,食品却是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能量之源,关息着亿万大众的健康和安全,不合格的食品令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中招。因此,百姓对于二者表现出的担忧程度自然有所不同。对待食品安全的严苛态度非旦不能低、反而要高于交通安全。况且,如若非要拿两者进行比对的话,那么“零风险”、“零故障”一直是民航、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安全理念,食品安全为何在“零风险”面前顾虑重重、畏难退缩?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成因众多,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对症下药。制定标准、完善机制固然重要,但再好的制度,如若得不到落实,都会变成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当下,我们的一些行业和领域,标准不可谓不多不全不严,然而最终还是在落实过程中落了空。是什么令这些顶风而上的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又为何遭遇了执行难的尴尬?相关部门监管上的乏力和不作为是不得不说的原因。对于红心蛋、瘦肉精、地沟油等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仅仅是标准和机制上的问题,问题食品的失管失控,透露出相关部门的失职失责。在相关标准尚未出台之前,加强行业监管尤为重要,这才是食品安全的解颐之策。
近日,卫生部在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透露,下一步将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到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将实现国标、地标、行标的大一统。(8月24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端,机制建设滞后,安全标准矛盾、交叉,甚至是漏洞、空白,一度被诟病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主因。一些不法商贩绞尽脑汁地打起了制度“擦边球”,投机钻营,谋取不义之财,假冒伪劣商品一度泛滥成灾,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陷入恶劣状态。在这些事件中,虽然不乏一些过度渲染的,但更多则是确有其事。因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呼声从未停止过。我们何时才能不必提心吊胆,食品安全何时能够“零风险”,也成了百姓最关心的热点和期许。
然而,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表示:“人们不会因为存在飞行事故就不坐飞机,因为这些风险人们能接受。对于食品人们则希望零风险,零容忍,但这个从科学角度不能做到,这个心态需要调整。”此语一出,寄望于依托机制建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百姓,一定会大失所望,食品安全“零风险”真的不可能实现吗?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固然应该理性看待。尽善尽美、万无一失虽然不够客观和现实,但“零风险”仍是我们美好的愿景,“零风险”也应该作为食品企业的致力方向,这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同时,笔者认为,将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相提并论显然缺乏可比性,虽然两者都事关生命安全,但行业属性却截然不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乘飞机出行的机率屈指可数,受众只是少数。然而,食品却是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能量之源,关息着亿万大众的健康和安全,不合格的食品令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中招。因此,百姓对于二者表现出的担忧程度自然有所不同。对待食品安全的严苛态度非旦不能低、反而要高于交通安全。况且,如若非要拿两者进行比对的话,那么“零风险”、“零故障”一直是民航、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安全理念,食品安全为何在“零风险”面前顾虑重重、畏难退缩?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成因众多,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对症下药。制定标准、完善机制固然重要,但再好的制度,如若得不到落实,都会变成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当下,我们的一些行业和领域,标准不可谓不多不全不严,然而最终还是在落实过程中落了空。是什么令这些顶风而上的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又为何遭遇了执行难的尴尬?相关部门监管上的乏力和不作为是不得不说的原因。对于红心蛋、瘦肉精、地沟油等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仅仅是标准和机制上的问题,问题食品的失管失控,透露出相关部门的失职失责。在相关标准尚未出台之前,加强行业监管尤为重要,这才是食品安全的解颐之策。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