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谁浇灌了“神医”江湖
2009年起,“拍打拉筋自愈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悄然兴起。其推广者萧宏慈被称作“神医”,“拍打拉筋法”则被称为“治百病的神功”。该疗法遭到专业人士的质疑,有体验者还病重报警。据报道,2011年,萧宏慈仅办班一项收益就达940万元 (据9月3日《新京报》报道)。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 “养生”旗。张悟本刚跌落神坛,萧“神医”又横空出世。“神医”“大师”的粉墨登场,让人目不暇接。
但凡骗局,总会拿谬理当箴言。萧氏的忽悠术,跟张悟本的“食疗神话”其实如出一辙:将寻常事物说成是“可治百病”,鼓吹其功效。而始作俑者萧宏慈,头衔也很是堂皇:集“创始人”“专家”于一身,足以让崇拜“大师”者跪地膜拜。
“神医”得道,台下免不了有观众追捧。学员的趋之若鹜,像是 “筋斗云”,将萧宏慈托上神台,接受众生感戴。这架势,我们并不陌生:在传销组织中,常出现这种景象。
稍有点医理常识的,不会不知道:“包治百病”只会是虚假营销,若什么病,都能凭简单的“拍打拉筋”治好,那干嘛要现代医疗方式?在萧氏的“拍打拉筋法”推广中,倡导“心存正念,聚精会神”,说到底,是在宣扬“意念学”的伪科学。至于他在宣传时,将私穴、经络等术语拎出来,不过是自我包装。
就这么一个无行医资质的骗子,竟凭着一堆概念包装、投机式宣传,蛊惑了一群“粉丝”。不过,反观现实生态,在养生学流行的当下,这又不足为奇。纵然“张悟本”的骗局被揭破,“王悟本”们仍在潜伏。凭借对民众的食疗养生心理的洞悉,“神医”们趁势发迹。
“神医”背后不会没炒作团队,炒作的目的,直指捞钱。各种收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营销、办班、卖书、推销器材等,无不要靠交钱“通关”。而最终,萧宏慈及团队也赚得盆满钵满。
“神医”受热捧,跟百姓迷信有关。前不久,复旦女博士听信“神医”的饥饿疗法,不幸去世,令人感慨。由此可见,科学常识的匮乏,并非一小撮人的“短板”。而补上这块“短板”,需要对养生误区的廓清,对医学常识的普及。
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很重要,但养生学大行其道的一个潜在语境,是看病贵和看病难。在复杂的医疗程序、不菲的医疗费“拦路石”面前,不少人将治病希望寄托在旁门左道上。而伪养生专家带着“求医不如求己”“包治百病”的噱头理念乘虚而入,开出的药方,无非是食疗、按摩拍打之类,也迎合了民众简单治病的需求。
“神医”们笑傲江湖,监管不应旁观。秩序纠偏不可少,只不过,若深植于人心和社会肌理的病根不除,“大师狂热症”和对伪科学的迷信,难免还会交织成最尴尬的时代面相。
2009年起,“拍打拉筋自愈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悄然兴起。其推广者萧宏慈被称作“神医”,“拍打拉筋法”则被称为“治百病的神功”。该疗法遭到专业人士的质疑,有体验者还病重报警。据报道,2011年,萧宏慈仅办班一项收益就达940万元 (据9月3日《新京报》报道)。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 “养生”旗。张悟本刚跌落神坛,萧“神医”又横空出世。“神医”“大师”的粉墨登场,让人目不暇接。
但凡骗局,总会拿谬理当箴言。萧氏的忽悠术,跟张悟本的“食疗神话”其实如出一辙:将寻常事物说成是“可治百病”,鼓吹其功效。而始作俑者萧宏慈,头衔也很是堂皇:集“创始人”“专家”于一身,足以让崇拜“大师”者跪地膜拜。
“神医”得道,台下免不了有观众追捧。学员的趋之若鹜,像是 “筋斗云”,将萧宏慈托上神台,接受众生感戴。这架势,我们并不陌生:在传销组织中,常出现这种景象。
稍有点医理常识的,不会不知道:“包治百病”只会是虚假营销,若什么病,都能凭简单的“拍打拉筋”治好,那干嘛要现代医疗方式?在萧氏的“拍打拉筋法”推广中,倡导“心存正念,聚精会神”,说到底,是在宣扬“意念学”的伪科学。至于他在宣传时,将私穴、经络等术语拎出来,不过是自我包装。
就这么一个无行医资质的骗子,竟凭着一堆概念包装、投机式宣传,蛊惑了一群“粉丝”。不过,反观现实生态,在养生学流行的当下,这又不足为奇。纵然“张悟本”的骗局被揭破,“王悟本”们仍在潜伏。凭借对民众的食疗养生心理的洞悉,“神医”们趁势发迹。
“神医”背后不会没炒作团队,炒作的目的,直指捞钱。各种收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营销、办班、卖书、推销器材等,无不要靠交钱“通关”。而最终,萧宏慈及团队也赚得盆满钵满。
“神医”受热捧,跟百姓迷信有关。前不久,复旦女博士听信“神医”的饥饿疗法,不幸去世,令人感慨。由此可见,科学常识的匮乏,并非一小撮人的“短板”。而补上这块“短板”,需要对养生误区的廓清,对医学常识的普及。
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很重要,但养生学大行其道的一个潜在语境,是看病贵和看病难。在复杂的医疗程序、不菲的医疗费“拦路石”面前,不少人将治病希望寄托在旁门左道上。而伪养生专家带着“求医不如求己”“包治百病”的噱头理念乘虚而入,开出的药方,无非是食疗、按摩拍打之类,也迎合了民众简单治病的需求。
“神医”们笑傲江湖,监管不应旁观。秩序纠偏不可少,只不过,若深植于人心和社会肌理的病根不除,“大师狂热症”和对伪科学的迷信,难免还会交织成最尴尬的时代面相。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