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现代快报:幼儿园收费如何治理才能合民意

2012年09月06日 10:48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2/0906/437346.html

当一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合乎老百姓意愿的治理工程,其效果遭到多数老百姓的否定,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治理力有不逮、工程乏善可陈。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入园贵”问题的措施。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民意中国网,对70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幼儿园高收费问题的治理效果,仅3.4%的受访者给予正面评价,84.3%的受访者给予负面评价。

将心比心,大多数老百姓否定幼儿园收费治理效果,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很多人实在吃不消越涨越高的幼儿园费用、实在顶不住越来越重的学费负担。今年许多地方幼儿园收费涨幅在20%-30%,有的地方涨幅竟然超过50%。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海英指出,幼儿园收费不断高涨对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下水平民众的影响非常大。

没有人会怀疑治理的正义,如果不去治理,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幼儿园高收费的受益方只会更加嚣张,收费的冲动只会更加疯狂,民众只会更加无力、无奈、无助。

必须关注,这样的治理工程为何在开始了没有多少时候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特别是,这样的治理一直在持续,各地也可谓陆续跟进,为什么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恐怕直接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执行治理政策不够坚决、彻底,而监管又乏力,有些时候,是在向“喊涨”行为妥协。

要知道,就在8月,国家教育部还明确表示,将查处幼儿园乱收费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当然,乱收费和高收费还有概念上的区别,但某种情况下,这两者是一丘之貉。一旦明显脱离国情和民心的收费标准及其他形式获得批准或默认,那么这种乱收费就必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就如同一个违建,在种种不正常程序的运营下,成为合法建筑。一些地方的幼儿园热衷于经常性提高收费标准,甚至制造“亏损”“难以为继”等舆论压力,以影响公共决策,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违建心态”,甚至是一种“绑架心态”。

此次调查显示,94.4%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幼儿园的收费高,其中56.4%的人认为“非常高”。不可否认,很多幼儿园的收费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学收费。问题在于,即使是如此之高,其不合理性甚至已经和房价有一拼,但喊涨、挺涨的声音还是此起彼伏,而这些喊涨者又往往不愿意向社会公开其收支,特别是不菲的赞助费的来龙去脉,这一奇怪的状况一直被容忍,一些政府部门对这些幼儿园何其纵容?

当然,“我国许多地方管理学前教育的部门最多只有两个人,根本无力承担全部的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而且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其监管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专家所说的也是一个问题。无论如何,要保证政策执行到位就必须加强政府监管,“人手少”“没有执法权”不能总是成为理由。

遏制幼儿园的涨价冲动是必要的,不能让其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价。应该说,各地陆续出台的相关规定以“限涨令”居多。例如,日前,常州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草拟的《常州市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推出了公办园除代收费外均实行政府指导价、民办园收费标准备案后两年内不得调整等规定。

这些规定如若坚决实行,将能在一个时间段抑制住收费上涨过快,令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应受肯定。但我们担忧的是,国家级的治理都不尽如人意,你一个地方政府怎么才能够套得住涨价的牛头?

怎么办?加大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扭转学前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减轻幼教机构的税费负担,这是必由之路,不能再延宕。“如果政府投入大,家长相应分担就少;相反,家长就要多分担一点。 ”专家的呼吁说到了根子上。

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在物价高企时代面临挑战,成本增加导致运营困难也并不是个例,但是,“有困难,找家长”成为一条令人侧目的“捷径”,仿佛老百姓就是唐僧肉。这个成本转嫁法是缺德的。

执行好限涨、禁涨令是表,加大投入、均衡资源、监管到位才是本啊!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