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的“王牌之师”——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再次打响“中国地铁第一处”的美誉
2010年9月27日,备受瞩目的成都地铁一号线正式试运营,标志着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在成都地铁过去5年的光辉建设历程中,有一个名字注定将被长久的铭记——作为成都地铁的第一批参建队伍,他们不仅实现了中国西部第一台盾构机的顺利首发,开创了复杂地层条件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世界先例,还刷新了成都地铁的多项第一……怀着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建功西部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在成都地铁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支屡创佳绩的“开路先锋”,就是被成都地铁公司亲切地称为“子弟兵”、“兄弟连”的中铁十三局二公司。
挺进天府 打响“第一枪”
作为成都地铁施工的前奏曲,天府广场局部改造工程是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天府之国”的首度亮相。这个地处成都最繁华的核心商业区,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车站规模都堪称全国之最的工程项目,一上马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给成都人民奉献最好的作品,2005年6月,中铁十三局二公司精心组织的一支优秀项目团队悄然挺进成都。肩负着打响公司西南地铁建设“第一枪”的使命和重托,这支年轻的队伍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多种施工困难,敢打敢拼、不惧艰险,仅用了短短9个月零4天,便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投资7580万元、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为天府广场这座“成都的心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鏖战成都 决胜“第一线”
首战告捷,奠定了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成都建筑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他们得以顺利进军成都地铁一号线的施工版图。
2006年3月,中铁十三局二公司一举拿下总投资2.14亿元、隧道双线总长4740米的天府广场站—人民北路区间,并成为首批盾构中标单位。然而,接踵而至的重重挑战,却让所有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作为成都地铁建设“第一线”,天府广场站—人民北路站高楼林立、管线密集;隧道要穿越高富水砂卵石地层,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盾构掘进期间工序转换频繁,始发、到达、调头、过站、转场将重复上演,给施工组织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高难度。
面对挑战,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兼成都地铁项目经理徐润泽、副经理王国义、副经理兼总工侯刚、总机械师王树华组成的项目领导班子,秉承“标准求高、管理求严、工作求细、作风求实”的施工理念,创新发展,大胆实践,精耕细作,规范管理,不断创造着成都地铁建设的新纪录——
2006年12月28日,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创新号”盾构机在距离骡马市站不足400米的后子门盾构井顺利始发,实现了中国西部地铁工程第一台盾构机首发,开创了复杂地层条件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世界先例。
2007年4月18日,“创新号”盾构机在距离地面仅13米的条件下,从高达18米的四川省经委大楼下快速、平稳穿过,书写了成都地铁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次穿越高大高龄建筑,第一次安全穿越无桩基大楼,第一次日掘进18米。
2007年5月11日,长13米、直径6.28米、重350多吨的“创新号”盾构机在只有10米宽、20多米长的狭小空间内,仅用18小时实现180度调头,再创成都之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正在骡马市站—文武路站区间进行隧道施工的员工们,被强烈的震动波纷纷掀倒在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徐润泽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确保了施工人员的稳定和安全。他不仅在第一时间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处理震灾期间各项突发事件,还将自己的住所从营区板房搬到农民工宿舍,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既赢得了民心,更磨练了队伍,为项目后期的快速恢复和再创佳绩抢得了先机。
2009年3月18日,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承建的人民北路—天府广场区间提前12天全面贯通,为成都地铁1号线如期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11月,由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共同完成的“富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顺利通过吉林省科技成果鉴定,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西派”盾构施工工法。
在历时5年的成都地铁一号线建设中,中铁十三局二公司给所有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凭借先进的现场管理、优异的工程质量,该公司先后获得“成都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工地”和“成都市优秀项目部”等荣誉,徐润泽也被评为“2009年度成都市市政工程优秀项目经理”。作为全线参战队伍中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西南大地再次打响了“中国地铁第一处”的美誉。
着眼未来 勇争“第一处”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敏锐地看到了地铁工程这块大“蛋糕”,积极进军轨道交通专业化施工领域,努力抢占地铁建设制高点,先后引进大批盾构施工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购置先进盾构机9台。目前,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拥有企业固定资产6.8亿元,年施工能力30亿元以上,跃居中国铁建系统工程公司综合实力排名20强之列。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铁十三局二公司累计承建城市轨道项目32项,合同投资61.53亿元,参建地铁车站20座,区间54公里,市场区域覆盖8个城市,年完成城市轨道产值稳步上升,到2009年突破13亿元,已经形成以城市地铁为核心的施工格局,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地铁第一处”。
强大的品牌效应,引得各地纷纷摇来“橄榄枝”。近日,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捷报频传,接连中标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Ⅱ-TS-06标、北京地铁7号线土建施工06合同段、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6标段,合同总价14.83亿元。
而延续着成都地铁一号线的辉煌,该公司又将成都地铁二号线3项工程收入囊中,企业迈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将继续投入优良的资源,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用实际行动支持成都地铁建设,用优质工程践行质量诺言,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道路上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徐润泽的话掷地有声。
当象征城市文明的成都地铁一号线缓缓起航时,与这座城市一起经历过苦难和重生,共同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的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意气风发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2010年9月27日,备受瞩目的成都地铁一号线正式试运营,标志着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在成都地铁过去5年的光辉建设历程中,有一个名字注定将被长久的铭记——作为成都地铁的第一批参建队伍,他们不仅实现了中国西部第一台盾构机的顺利首发,开创了复杂地层条件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世界先例,还刷新了成都地铁的多项第一……怀着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建功西部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在成都地铁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支屡创佳绩的“开路先锋”,就是被成都地铁公司亲切地称为“子弟兵”、“兄弟连”的中铁十三局二公司。
挺进天府 打响“第一枪”
作为成都地铁施工的前奏曲,天府广场局部改造工程是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天府之国”的首度亮相。这个地处成都最繁华的核心商业区,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车站规模都堪称全国之最的工程项目,一上马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给成都人民奉献最好的作品,2005年6月,中铁十三局二公司精心组织的一支优秀项目团队悄然挺进成都。肩负着打响公司西南地铁建设“第一枪”的使命和重托,这支年轻的队伍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多种施工困难,敢打敢拼、不惧艰险,仅用了短短9个月零4天,便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投资7580万元、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为天府广场这座“成都的心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鏖战成都 决胜“第一线”
首战告捷,奠定了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成都建筑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他们得以顺利进军成都地铁一号线的施工版图。
2006年3月,中铁十三局二公司一举拿下总投资2.14亿元、隧道双线总长4740米的天府广场站—人民北路区间,并成为首批盾构中标单位。然而,接踵而至的重重挑战,却让所有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作为成都地铁建设“第一线”,天府广场站—人民北路站高楼林立、管线密集;隧道要穿越高富水砂卵石地层,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盾构掘进期间工序转换频繁,始发、到达、调头、过站、转场将重复上演,给施工组织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高难度。
面对挑战,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兼成都地铁项目经理徐润泽、副经理王国义、副经理兼总工侯刚、总机械师王树华组成的项目领导班子,秉承“标准求高、管理求严、工作求细、作风求实”的施工理念,创新发展,大胆实践,精耕细作,规范管理,不断创造着成都地铁建设的新纪录——
2006年12月28日,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创新号”盾构机在距离骡马市站不足400米的后子门盾构井顺利始发,实现了中国西部地铁工程第一台盾构机首发,开创了复杂地层条件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世界先例。
2007年4月18日,“创新号”盾构机在距离地面仅13米的条件下,从高达18米的四川省经委大楼下快速、平稳穿过,书写了成都地铁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次穿越高大高龄建筑,第一次安全穿越无桩基大楼,第一次日掘进18米。
2007年5月11日,长13米、直径6.28米、重350多吨的“创新号”盾构机在只有10米宽、20多米长的狭小空间内,仅用18小时实现180度调头,再创成都之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正在骡马市站—文武路站区间进行隧道施工的员工们,被强烈的震动波纷纷掀倒在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徐润泽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确保了施工人员的稳定和安全。他不仅在第一时间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处理震灾期间各项突发事件,还将自己的住所从营区板房搬到农民工宿舍,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既赢得了民心,更磨练了队伍,为项目后期的快速恢复和再创佳绩抢得了先机。
2009年3月18日,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承建的人民北路—天府广场区间提前12天全面贯通,为成都地铁1号线如期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11月,由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共同完成的“富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顺利通过吉林省科技成果鉴定,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西派”盾构施工工法。
在历时5年的成都地铁一号线建设中,中铁十三局二公司给所有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凭借先进的现场管理、优异的工程质量,该公司先后获得“成都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工地”和“成都市优秀项目部”等荣誉,徐润泽也被评为“2009年度成都市市政工程优秀项目经理”。作为全线参战队伍中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西南大地再次打响了“中国地铁第一处”的美誉。
着眼未来 勇争“第一处”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敏锐地看到了地铁工程这块大“蛋糕”,积极进军轨道交通专业化施工领域,努力抢占地铁建设制高点,先后引进大批盾构施工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购置先进盾构机9台。目前,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拥有企业固定资产6.8亿元,年施工能力30亿元以上,跃居中国铁建系统工程公司综合实力排名20强之列。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铁十三局二公司累计承建城市轨道项目32项,合同投资61.53亿元,参建地铁车站20座,区间54公里,市场区域覆盖8个城市,年完成城市轨道产值稳步上升,到2009年突破13亿元,已经形成以城市地铁为核心的施工格局,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地铁第一处”。
强大的品牌效应,引得各地纷纷摇来“橄榄枝”。近日,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捷报频传,接连中标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Ⅱ-TS-06标、北京地铁7号线土建施工06合同段、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6标段,合同总价14.83亿元。
而延续着成都地铁一号线的辉煌,该公司又将成都地铁二号线3项工程收入囊中,企业迈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将继续投入优良的资源,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用实际行动支持成都地铁建设,用优质工程践行质量诺言,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道路上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徐润泽的话掷地有声。
当象征城市文明的成都地铁一号线缓缓起航时,与这座城市一起经历过苦难和重生,共同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的中铁十三局二公司,意气风发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
- 以旧换新带动数码产品消费增长(2024-10-25)
- 夸大宣传无异于饮鸩止渴(2024-10-23)
- 9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交车环节成为销售和售后弱项(2024-10-22)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