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合资企业发展新路径:“自主”突围

2010年10月19日 11:28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liu/349640.html

近一两年来,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的新路径,引来各方关注与热议。

合资自主风潮乍起

今年,我国相关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研发的创新产品也都是“中国创造”,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同时,中国政府采购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显然,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而言,合资自主品牌推出后,这种创新的自主模式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上将一路绿灯。

不可否认,当前民族汽车企业由于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导致核心竞争力与洋品牌不能同日而语。即使是“国家队”的三大汽车企业,在传统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上也鲜见有胜人一筹之处。至于其他自主品牌,做强则需经历更多的磨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最初的通过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设想,到如今几近破灭。事实是,洋品牌什么都可以给,核心技术不会给。“混血”的中外合资企业也如此,外方依然把核心技术紧紧地掌控在自己手里。

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企业,要屹立于当今世界汽车之林而不倒几近奢望。面对中国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面对合资车企及自主品牌存在的种种不足,当代汽车人必须精准把握市场脉搏,通过多种模式、多种力量、多种形态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才能满足庞大的中国市场需求。

因此,合资自主作为做强中国汽车产业中百舸争流的一艘航船,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纷纷杀将而出。从最早的广汽本田的“理念”、近期的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到最近的东风日产“启辰”……北京现代、神龙汽车等一批合资企业虽未正式发布自主品牌名称,但路径和时间表已对外公布。

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的“另类”模式,对合资车企自身的未来发展,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路径。在中国汽车市场步入后合资时代,这种开创合资企业后续发展的新模式,能否真正成为中国合资车企的主流方向和新路径,能否成为推动中国车市发展和振兴产业的中坚力量,虽然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显然,中国汽车产业的振兴需要这股力量。

先天优势值得期待

累计产销量达200万辆、又一次刷新业界最快成长纪录的东风日产,上月初发布了自主品牌——启辰。东风日产启辰品牌以合资企业下的自主方式寻求突围,应该说,它是东风日产在现今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新的时势下所做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合资公司从之前单纯的加工制造基地,开始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挺进,进行产品的自主研发,发展自主品牌。据了解,经过7年积淀,东风日产已经在商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积累,具备了全价值链的竞争力,同时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战斗力强大的优秀团队。

从外部环境看,中国汽车工业、配套产业近1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能力和强大的实力,如零部件体系,在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品质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成为合资自主的坚实后盾,这又为合资车企能够顺利实施自主品牌提供了强力支持环境。

就合资品牌而言,虽然洋品牌一直在努力满足顾客的需求,但它终究是一个全球品牌。在车型开发等方面,洋品牌要从全球共有的需求特点出发研发车辆,并非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开发资源的运用上,同样没有最大限度地让中国的开发力量、开发资源、制造资源最恰当、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原点建立产品开发机制,以标杆级的制造能力和品质监控能力作为保障,充分利用国产化以及与合资车型共享的大批量采购所形成的成本优势,共同构建合资企业自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既是东风日产的认知,也应成为合资自主品牌的共识。

显然,与其他发展模式相比,合资自主具备了先天优势。在合资基础上,合资企业有能力站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度,整合全球以及国内顶尖技术和资源平台,充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打造出实实在在的拥有合资品牌品质及自主品牌价格的自主产品序列。

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合资车企不断尝试、创新,将助推产业做强;对于中国消费者,合资自主汽车将不再是洋品牌车型的“中国改造版”,而是专为中国消费者需求来打造。

通过合资企业下的自主平台,发掘和整合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源潜力,以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具价值感的产品与服务,这种新的发展路径值得期待。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