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举步维艰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过3次调整,每次调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都会受到冲击。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负增长,市场份额下降。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下,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主品牌?在近日召开的以“挑战机遇创新”为主题的“201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论坛”上,专家们给出了答案。
生存举步维艰
采访中,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尤其是北京的自主品牌更是举步维艰,雪上加霜。
主要原因是因为自主品牌基本上都以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为主,利润空间小,以往基本上都是以数量规模冲击销售规模,北京治堵新政实施后,有限的资源使自主品牌经销商要继续以往的以数量冲击效益的方式,已经非常困难了。
另外,首次购车者大都以工薪阶层为主,大都是自主品牌消费群体。他们对车价、使用费用等敏感度都非常高,油价、停车费上涨、银行的3次加息、CPI高增长等因素都是影响消费者购车信心和分流消费的主要因素,这些都影响了自主品牌的消费。
导致自主品牌目标客户群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外地在京人员购车受限,因为外地在京人员大部分也是自主品牌的消费人群。
公车改革虽然包括自主品牌,但是自主品牌产品的排量结构、产品线缺损等问题让自主品牌主流车型很难达到政策指标要求。
颜景辉忧虑地说,市场销售下滑,使自主品牌经销商数量比新政之前下降了60%~70%,造成售后存量补充乏力,后续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
受伤不可避免
国家信息中心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造成低端车、普通型的下滑应该说主要是刺激政策带来的影响,因为过去两年我们国家刺激汽车消费主要针对1.6升以下车型,这些车型价位是低端的,也是以自主品牌为主的,针对低端普通型车带来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国家这次宏观调控政策退出之后这些车型一定会受到影响。
在分析经济调控时期,自主品牌为什么总会受伤时,徐长明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增长3.5%,合资是12.1%,合资的快一些,自主的低一些。不仅是今年,我们最近这10年以来有3次调控,一次是2004年,还有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今年又是一次调控。每当经济形势往上走的时候,自主品牌车的增长速度比合资的要快一些。合资品牌则增长稳定,自主品牌波动大一些,所以每次调控都受影响,三次调控都是这样。他分析这里面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整体来讲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弱于合资品牌,所以抗打击能力比较弱。优势品牌,能力强的受到影响小。竞争能力无非靠质量、价格和服务3方面,价格虽然是自主品牌的优势,但是在质量和服务上与合资品牌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二,合资品牌计划刚性强,即使市场下降的时候也是轻易不减产,市场好的时候自主品牌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增长。这样,在经济增长时看似会失去市场,被自主品牌拿去了。但是如果经济下调时,市场缩小了,空间有限,那么缩小的必将是自主品牌的空间,合资品牌的市场是非常稳定的。
第三是特殊的政策。2009~2010年特殊的刺激政策,导致自主品牌增长比较特殊,也是比较快的,当然下一步自主品牌的发展还会遇到更深层次的影响。过去10年是自主品牌挑战合资品牌的10年,之所以能对合资品牌形成挑战,是因为自主品牌弥补了合资品牌没做的空间,10万块钱以下的车,特别是5万元以下的车,这个空间被弥补了。
但是应该看到,今后自主品牌相对成本优势会受到削弱,因为合资品牌随着规模的扩张,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合资产品的零部件都是通用件,整个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优势可想而知。而自主品牌一开发就是整个车系开发,通用件比较少,成本会很高。另外,现在合资企业搞自主成趋势,这里面有很多合资、融资自主品牌车,跟真正意义上自主品牌车在价格上要接轨,这直接影响真正的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还应该关注的是,目前老百姓的汽车综合使用费用提升,只要按车提升费用,对自主品牌必然是个打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整个自主品牌的车价比较低,大家对车价敏感,对使用费用照样敏感。比如北京三环以里的停车费10元/小时,开奥迪的人可能不在乎,那么开3万块钱车的人就承受不住,所以他可能就不买车了。
需要强势支撑
自主品牌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专家各有妙招。中国汽车网有关记者程远认为,中国要变成汽车强国,首先要有强势的汽车企业。
对此,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夏宝山也认同:自主开发要做精品。他说,目前很多自主品牌企业都在加紧开发。尽管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回落,但是从乘用车市场来看有1/3的市场空间应该也是非常客观的,所以国内企业普遍注重自主品牌的开发。另外他认为,自主品牌应该开发新能源汽车,还要盯住国际市场,把优势的品牌送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用创新的思维应对当前比较低缓的市场环境。
颜景辉建议自主品牌经销商要开发新领域。据了解,目前北京消费者的消费在升级。以奇瑞为例,以前奇瑞主要靠QQ销售,而最近,奇瑞瑞虎A3的市场非常好,表明自主品牌的消费档次也在提升。他希望自主品牌应该尽可能地发展精品小车,提升性价比更加引人眼球的A、B级车品质已经刻不容缓的。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过3次调整,每次调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都会受到冲击。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负增长,市场份额下降。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下,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主品牌?在近日召开的以“挑战机遇创新”为主题的“201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论坛”上,专家们给出了答案。
生存举步维艰
采访中,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尤其是北京的自主品牌更是举步维艰,雪上加霜。
主要原因是因为自主品牌基本上都以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为主,利润空间小,以往基本上都是以数量规模冲击销售规模,北京治堵新政实施后,有限的资源使自主品牌经销商要继续以往的以数量冲击效益的方式,已经非常困难了。
另外,首次购车者大都以工薪阶层为主,大都是自主品牌消费群体。他们对车价、使用费用等敏感度都非常高,油价、停车费上涨、银行的3次加息、CPI高增长等因素都是影响消费者购车信心和分流消费的主要因素,这些都影响了自主品牌的消费。
导致自主品牌目标客户群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外地在京人员购车受限,因为外地在京人员大部分也是自主品牌的消费人群。
公车改革虽然包括自主品牌,但是自主品牌产品的排量结构、产品线缺损等问题让自主品牌主流车型很难达到政策指标要求。
颜景辉忧虑地说,市场销售下滑,使自主品牌经销商数量比新政之前下降了60%~70%,造成售后存量补充乏力,后续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
受伤不可避免
国家信息中心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造成低端车、普通型的下滑应该说主要是刺激政策带来的影响,因为过去两年我们国家刺激汽车消费主要针对1.6升以下车型,这些车型价位是低端的,也是以自主品牌为主的,针对低端普通型车带来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国家这次宏观调控政策退出之后这些车型一定会受到影响。
在分析经济调控时期,自主品牌为什么总会受伤时,徐长明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增长3.5%,合资是12.1%,合资的快一些,自主的低一些。不仅是今年,我们最近这10年以来有3次调控,一次是2004年,还有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今年又是一次调控。每当经济形势往上走的时候,自主品牌车的增长速度比合资的要快一些。合资品牌则增长稳定,自主品牌波动大一些,所以每次调控都受影响,三次调控都是这样。他分析这里面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整体来讲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弱于合资品牌,所以抗打击能力比较弱。优势品牌,能力强的受到影响小。竞争能力无非靠质量、价格和服务3方面,价格虽然是自主品牌的优势,但是在质量和服务上与合资品牌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二,合资品牌计划刚性强,即使市场下降的时候也是轻易不减产,市场好的时候自主品牌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增长。这样,在经济增长时看似会失去市场,被自主品牌拿去了。但是如果经济下调时,市场缩小了,空间有限,那么缩小的必将是自主品牌的空间,合资品牌的市场是非常稳定的。
第三是特殊的政策。2009~2010年特殊的刺激政策,导致自主品牌增长比较特殊,也是比较快的,当然下一步自主品牌的发展还会遇到更深层次的影响。过去10年是自主品牌挑战合资品牌的10年,之所以能对合资品牌形成挑战,是因为自主品牌弥补了合资品牌没做的空间,10万块钱以下的车,特别是5万元以下的车,这个空间被弥补了。
但是应该看到,今后自主品牌相对成本优势会受到削弱,因为合资品牌随着规模的扩张,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合资产品的零部件都是通用件,整个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优势可想而知。而自主品牌一开发就是整个车系开发,通用件比较少,成本会很高。另外,现在合资企业搞自主成趋势,这里面有很多合资、融资自主品牌车,跟真正意义上自主品牌车在价格上要接轨,这直接影响真正的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还应该关注的是,目前老百姓的汽车综合使用费用提升,只要按车提升费用,对自主品牌必然是个打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整个自主品牌的车价比较低,大家对车价敏感,对使用费用照样敏感。比如北京三环以里的停车费10元/小时,开奥迪的人可能不在乎,那么开3万块钱车的人就承受不住,所以他可能就不买车了。
需要强势支撑
自主品牌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专家各有妙招。中国汽车网有关记者程远认为,中国要变成汽车强国,首先要有强势的汽车企业。
对此,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夏宝山也认同:自主开发要做精品。他说,目前很多自主品牌企业都在加紧开发。尽管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回落,但是从乘用车市场来看有1/3的市场空间应该也是非常客观的,所以国内企业普遍注重自主品牌的开发。另外他认为,自主品牌应该开发新能源汽车,还要盯住国际市场,把优势的品牌送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用创新的思维应对当前比较低缓的市场环境。
颜景辉建议自主品牌经销商要开发新领域。据了解,目前北京消费者的消费在升级。以奇瑞为例,以前奇瑞主要靠QQ销售,而最近,奇瑞瑞虎A3的市场非常好,表明自主品牌的消费档次也在提升。他希望自主品牌应该尽可能地发展精品小车,提升性价比更加引人眼球的A、B级车品质已经刻不容缓的。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
- 以旧换新带动数码产品消费增长(2024-10-25)
- 夸大宣传无异于饮鸩止渴(2024-10-23)
- 9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交车环节成为销售和售后弱项(2024-10-22)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