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安全标识:有些玩具没有 部分家长漠视

2012年05月29日 09:51 信息来源:http://12365.ccn.com.cn/zhlxf/xiaofeizhinan/2012/0529/414889.shtml

5月24日,市中医院病房里,4岁男童豪豪(化名)正在酣甜地午睡,而就在几天前,一个小小的玩具差点要了他的命。

豪豪的爸爸拿出一个红色的塑料小喇叭,这是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小喇叭沾了肥皂水,既能吹出响声,又能吹出泡泡,很受小孩子欢迎。豪豪的爸爸说,小喇叭靠近嘴的一端有一张硬纸片,用来震动发声。由于纸片卡得不牢固,豪豪不小心把纸片吸进气管。硬纸片卡住气管后,豪豪嘴唇发紫,呼吸越来越弱。主治医师张艳慧说,幸亏送医及时,再晚5分钟,豪豪就救不活了。

被及时抢救回来的豪豪算是幸运的,据媒体报道,本月初,东阳一名4岁男孩因小喇叭上端的塑料管吸入咽喉,窒息死亡。

这两起事件有一个共同点,玩具上都没有安全标识。

近日,记者对市区儿童玩具市场初步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仍在出售没有安全标识的儿童玩具。

部分玩具难觅安全标识

5月23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出售玩具的商场、超市和小卖部。

在沃尔玛超市玩具零售区,记者随机查看了货架上的毛绒娃娃、赛车、模型等玩具,这些玩具均有3C认证标志,包装上还有安全警告标识,标明玩具含有细小零件,防止儿童吞食窒息,需要在成人监护或指导下使用。对于适合的年龄层也有标注,有些不适合3岁及以下儿童使用,有些不适合6岁及以下的儿童。

在新农贸市场二楼,记者在4家玩具铺转了转,发现遥控车、模型飞机等售价较高的玩具,包装比较规范,有3C认证和安全警告标识。但大部分零散摆放在货架上的玩具,既无包装,又无任何警示标识。一些售价较低的玩具,如仅售几元的发条玩偶、小型的模型车、会发光的弹力球等,都是一整盒拆开,单个零售,包装盒上找不到任何文字说明。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有些家长并不把3C认证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当回事。

在沃尔玛超市玩具货架前,宋女士姐妹俩正在比较几款不同的玩具模型。宋女士说,她妹妹的儿子下周过4岁生日,她俩选择了一套玩具火箭。

玩具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识写着:不适合6岁及以下孩子使用。可是宋女士满不在乎地说:“应该没事吧,我儿子一两岁就玩这种玩具了。”

在工商城一家玩具店里,史女士给4岁的侄女买了一盒“串珠”玩具。盒子里装满了几百颗彩色的塑料珠。

这么多小珠子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不会误食?“小女孩比较细心,应该不会发生意外。”史女士说。

专业人士提醒:

挑选玩具莫大意

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张艳慧说,3~5岁年龄段的儿童习惯将物体放入口中。近几年来,她接诊的这类病例不计其数,有的是吞食橡皮,有的是把小珠子塞进鼻孔。家长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买玩具,一定要考虑到小零件潜在的噎塞和窒息危险。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季荣贵说,国家对塑胶、电玩具、金属、弹射等6大类玩具实施了3C认证。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对玩具的安全警示标识有较全面的规定。有3C认证标志的玩具,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安全警示标识,那些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都应加注“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标识,并说明如果被3岁以下儿童使用可能会有哪些危险。对含小零件或者弹珠、小球的玩具,在玩具或者包装上应贴上年龄警告图标。

季荣贵建议,“六一”将至,家长在购买玩具时,要认准3C认证标志,看清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玩具买回去后尽量陪孩子一起玩,避免孩子发生误食等行为。

记者从市工商局消保分局了解到,由于玩具类目前尚未列入国家“三包”目录,部分玩具不是正规企业生产,维权监管有难度。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