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江苏省江阴市市场监管局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纪实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结到基层监管一线,首先就要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面对机构改革后业务条线多、人员情况复杂、岗位匹配较难等问题,不少人感到迷茫。日前,江苏省省级试点项目“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基层分局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验收。当地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积极实践,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江阴,县级以下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已有7年,基层同志的感受比其他地方更多、更深——作为监管一线阵地的县级局及其下属分局,配套保障跟不上改革步伐,基层监管事权不明确,办事流程不规范等矛盾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对外的监管工作效能,还对内部人员的专业监管能力提升特别是干部队伍融合度的提升产生了影响。经过深入调研、讨论和思考,江阴市市场监管局把目光瞄向了标准化——应当以规范化、正规化、系统化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基层一线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这一设想也得到了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
2019年5月,“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基层分局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成功获批成为省级试点项目。
要在设计标准体系上取得突破,就要紧紧抓住一线单位普遍面临和关心的各类共性问题。为此,江阴市市场监管局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后,立即设立了由各条线标准化联络员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逐一调研、分析、讨论并确定由各内设机构事前牵头编制的各条线标准事项,力求将不同特点和需求的条线标准予以统一、规范表述和划分,成熟一个通过一个。
该局先后梳理编写99项标准任务清单,力求实现标准全覆盖,并确保每项标准的规范性和实用性。该局先后召集各分局及相关内设机构召开标准评审会12场,合并、优化并最终发布自编标准88项。
标准研究出来了,其科学性、通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何?还需要拿到监管一线来实际验证。
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新标准,面向各分局连续组织68场专题培训,引导大家在一线监管工作中实际运用,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中期评估后,局机关各科室又按计划对各分局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陆续反馈修改意见和新增标准建议。进入自我评价阶段后,该局坚持对标准实施的符合性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予以相应修改,最终新增2项标准,采纳35条修改意见,对涉及的31项标准进行了修改。
由此,江阴市市场监管局逐渐构建起一个能够满足基层一线普遍需求的标准体系框架。概括地说,这个体系框架的突出特点,就是以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为前提和基础,以业务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为核心,以评价与改进标准体系为支撑,有助于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流程规范、形象统一、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据了解,上述标准化管理体系首先明确了基层“该做什么”的问题,明确定位如下:分局是“全科医生”,执法大队是“专科医生”,机关科室是“专家门诊”,应当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监管、大队专业执法、科室精专指导的“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其次,明确了“该如何做”的问题。在如今的江阴市场监管系统,无论是原工商条线,还是原质监、食药监等条线,无论是对新业务、新知识接受较慢的老同志,还是刚进入市场监管系统的新同志,都可以更顺畅地接受岗位调整,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哪类岗位,只要认真读一读局里统一编制的《机构、岗位标准对照文本》工具书,就都能快速掌握要点、上手工作。随着这本工具书在全局一线监管人员中的高频使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各条线监管效能,而且让广大监管服务对象亲身感受到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效果的市场监管工作。
“以标准化促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监管体系现代化大有可为,让标准下沉、为基层服务空间广阔。”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易海红表示,“我们将用更高要求推进标准持续完善,让好的经验和做法惠及更多基层同行。”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结到基层监管一线,首先就要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面对机构改革后业务条线多、人员情况复杂、岗位匹配较难等问题,不少人感到迷茫。日前,江苏省省级试点项目“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基层分局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验收。当地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积极实践,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江阴,县级以下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已有7年,基层同志的感受比其他地方更多、更深——作为监管一线阵地的县级局及其下属分局,配套保障跟不上改革步伐,基层监管事权不明确,办事流程不规范等矛盾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对外的监管工作效能,还对内部人员的专业监管能力提升特别是干部队伍融合度的提升产生了影响。经过深入调研、讨论和思考,江阴市市场监管局把目光瞄向了标准化——应当以规范化、正规化、系统化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基层一线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这一设想也得到了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
2019年5月,“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基层分局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成功获批成为省级试点项目。
要在设计标准体系上取得突破,就要紧紧抓住一线单位普遍面临和关心的各类共性问题。为此,江阴市市场监管局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后,立即设立了由各条线标准化联络员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逐一调研、分析、讨论并确定由各内设机构事前牵头编制的各条线标准事项,力求将不同特点和需求的条线标准予以统一、规范表述和划分,成熟一个通过一个。
该局先后梳理编写99项标准任务清单,力求实现标准全覆盖,并确保每项标准的规范性和实用性。该局先后召集各分局及相关内设机构召开标准评审会12场,合并、优化并最终发布自编标准88项。
标准研究出来了,其科学性、通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何?还需要拿到监管一线来实际验证。
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新标准,面向各分局连续组织68场专题培训,引导大家在一线监管工作中实际运用,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中期评估后,局机关各科室又按计划对各分局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陆续反馈修改意见和新增标准建议。进入自我评价阶段后,该局坚持对标准实施的符合性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予以相应修改,最终新增2项标准,采纳35条修改意见,对涉及的31项标准进行了修改。
由此,江阴市市场监管局逐渐构建起一个能够满足基层一线普遍需求的标准体系框架。概括地说,这个体系框架的突出特点,就是以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为前提和基础,以业务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为核心,以评价与改进标准体系为支撑,有助于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流程规范、形象统一、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据了解,上述标准化管理体系首先明确了基层“该做什么”的问题,明确定位如下:分局是“全科医生”,执法大队是“专科医生”,机关科室是“专家门诊”,应当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监管、大队专业执法、科室精专指导的“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其次,明确了“该如何做”的问题。在如今的江阴市场监管系统,无论是原工商条线,还是原质监、食药监等条线,无论是对新业务、新知识接受较慢的老同志,还是刚进入市场监管系统的新同志,都可以更顺畅地接受岗位调整,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哪类岗位,只要认真读一读局里统一编制的《机构、岗位标准对照文本》工具书,就都能快速掌握要点、上手工作。随着这本工具书在全局一线监管人员中的高频使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各条线监管效能,而且让广大监管服务对象亲身感受到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效果的市场监管工作。
“以标准化促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监管体系现代化大有可为,让标准下沉、为基层服务空间广阔。”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易海红表示,“我们将用更高要求推进标准持续完善,让好的经验和做法惠及更多基层同行。”
- 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 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基层市场监管干部谈贯彻落实全国市场监管…(2024-09-07)
- “蒙”字标大草原优品推介会在京举行(2024-09-07)
- 京津沪渝签署跨区域合作协议(2024-09-07)
- 湖北:十项活动助推质量理念入脑入心(2024-09-07)
- “辽宁优品”结伴而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创新品牌培育服务(2024-09-07)